目前分類:野外觀察紀錄--動物篇 (3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觀察地點:苗栗龍騰斷橋

 

    今年我去苗栗龍騰斷橋附近旅遊時,當我們走到一處長有許多樟樹的停車場  

 

,突然發現在地上有一隻又大又鮮豔的毛毛蟲,在地上慢慢爬著。

 

 

 176-7441.jpg   

 

牠的身體很長,大約8--10cm全身是黃綠色的,還有藍色螢光的條紋,非常  

 

顯眼。牠身上還有許多黃色突起的毛,看起來有點嚇人。

 

 

 176-7442.jpg   

 

我回來查了資料之後,發現牠是「四黑目天蠶蛾」的幼蟲。

176-7443.jpg  

176-7444.jpg  

     後來我發現樟樹上也有不少這種天蠶蛾的幼蟲,原來牠喜歡吃樟樹與楓香,

所以也被稱為「楓蠶」。

176-7445.jpg  

176-7446.jpg  

相傳是日據時代,從海南島引進的外來種,原本想取牠的絲製作魚網、釣魚線

等物品,但牠的食量驚人,反而造成一些樹木的損壞,故被歸類為害蟲。

別看它長相有點恐怖嚇人,牠可是沒有毒的,而且成蟲可有10公分大呢!

176-7447.jpg  

176-7448.jpg 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四黑目天蠶蛾--鱗翅目(天蠶蛾科)

雄蛾翅展7.5-8.5公分,雌蛾翅展10.5-11公分。成蟲翅膀灰 黑色,前後翅近中央位置各有一黑色眼斑,各眼斑內有一黃色線圈, 且各眼斑大小約略相等。

前翅中央處有兩條波浪狀黑線穿越,前翅基 部呈黑褐色,後翅顏色遠淡於前翅,並有明顯的白色區域。

此外,前、後翅側緣皆有一白色帶,軀體腹部有許多黑色短毛,雌蛾產卵時即將黑毛覆於卵粒上,以為遮護。

生活史:本種年生一代,12月至翌年2月間為成蟲期,卵期約3星期。

卵粒白色,橢圓形。初齡幼蟲為黑色,且體表密布黑毛。二齡幼蟲青白相間,雜有黑色斑紋,另有黃色肉棘 。三、四齡幼蟲大致與二齡幼蟲外觀相似,只是愈老熟,藍色部分愈多,愈見華麗。
資料來源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MSvc1AKGAhZKP04_M5pDq_ZY3OoI/article?mid=80435
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 觀察地點:科博館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假日時,我和家人到科博館的植物園參觀,當我正在觀察植物--「毛苦参」  

 

時,突然覺得葉子好像會動,我覺得好奇怪,仔細一看,原來那不是一片葉  

 

,而是一隻螳螂的身體。牠把尾部翹得高高的,遠看還真像一片葉子。

 

176-6931.jpg  

176-6929.jpg  

176-6932.jpg  

 

 

我覺得牠可真是一個偽裝高手呢!看著看著,沒想到牠就排出了一粒糞便,馬  

 

上露出了牠的行蹤

 

 

176-6933.jpg  

176-6934.jpg  

176-6935.jpg

 

176-6936.jpg  

 

沒多久牠爬到了花上,尾部還是翹得高高的呢!真有趣!

 

 

 以上內容: 88x31.png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觀察地點: 陽台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媽媽在陽台種了許多盆花,花盆裡常會長一些黃花酢漿草,連著幾天我發  

 

酢漿草好像減少了許多,於是我仔細的在花盆裡檢視,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蟲  

 

吃它。  

 

 176-6649.jpg

 

 我發現在泥土上,有一個小小綠綠的蛹,後來我又接二連三找到了好幾 隻幼蟲  

 

,也是小小綠綠的,原來,牠是沖繩小灰蝶的幼蟲。為了觀察牠的變 ,我把  

 

蛹放進飼養箱裡,希望能看到牠羽化的樣子。  

 

我還發現了幾顆卵,但很可惜後來並沒有孵化出來。  

 

176-7496.jpg 
176-7497.jpg 
 176-7498.jpg   

這是幼蟲的背面,綠綠胖胖的好可愛!  

 

176-6639.jpg 

 176-6640.jpg  

這是牠的腹面。  

176-6638.jpg 

 176-6642.jpg  

我查了一些資料後得知,原來小灰蝶的幼蟲身上有蜜腺,會分泌蜜露給螞蟻吸   

食,所以螞蟻會保護牠,幫牠們趕走天敵,小灰蝶的幼蟲就好像是螞蟻的乳牛   

左邊是其中一隻幼蟲化蛹的樣子,右邊是另一隻已經羽化後留下的空殼。  

176-6644.jpg   

過了五天左右,我發現蛹已經變得很黑了,可能是快要羽化了。  

176-6645.jpg   

過了幾天,我放學回家時,發現牠已經羽化出來了,小巧的身體,翅膀的腹面   

有許多黑色的斑點,看起來很可愛。   

  

176-6646.jpg   

176-6647.jpg 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  

 

沖繩小灰蝶    

(小灰蝶科) 展翅  21 - 30 mm,雄蝶翅膀表面水青色,雌蝶翅膀黑褐色。翅腹面 皆淡褐色具許多黑色的斑點圍成一圈圈 ,中央具1枚彎曲的橫向細紋,冬型個體斑點會消失。  

 

幼蟲食草為黃花酢漿草,生活於平地至低 中海拔山區,成蟲全年可見,常見於市區人行道光線充足處成群聚集訪花吸蜜,飛行緩慢。

 本屬有2種,本種又稱藍灰蝶、酢漿灰蝶。 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觀察地點:杉林溪

 

    漫步在杉林溪的步道上,因為地上有一灘積水,我看到有一隻漂亮的琉璃紋   

 

鳳蝶正停在地面吸水,不過牠總是飛來飛去,停留不久。  

 

 176-6518.jpg  

176-6519.jpg  

 

 

之前在我也曾經在看到一隻正在吸食馬櫻丹花蜜的琉璃紋鳳蝶,這次又再  

 

度見到牠,覺得很高興,因為牠真的很美麗。

 

 

 176-6520.jpg   

 看牠拍動翅膀,在陽光下發出藍綠色的光澤,真令人賞心悅目! 

琉璃紋鳳蝶動態影片(記得打開喇叭)

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觀察時間:2008.11.02~2008.11.07

 

     上次在爺爺的田裡觀察瓢蟲時,無意間發現小草的莖上掛了幾顆特別的  

 

長度約5mm,寬約3mm  

 

 

176-6505.jpg  

 

 

蛹是淺褐色的,上面還有黑色斑紋,很像一個小燈籠,又小又可愛。我很好奇  

 

想知道這是什麼昆蟲的蛹,所以我就把牠帶回家裡,放入飼養箱中,等待牠羽  

 

化後,能一賭牠的廬山真面目。

 

 

176-6507.jpg  

 

 

     今天下午放學回家,我走近飼養箱觀察,發現裡面有一隻黑黃相間的蟲,牠  

 

有長長的觸角、瘦長的腹部,在飼養箱裡爬來爬去,看起來很像蚊子,因為瘦  

 

瘦的,又很像是某一種蜂。  

 

 176-6509.jpg 

176-6510.jpg  

176-6511.jpg  

176-6517.jpg  

我發現原來的蛹破了一個洞,牠應該是從蛹裡鑽出來的。

176-6514.jpg  

176-6515.jpg  

查了資料,我想牠應該是姬蜂。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姬蜂的蛹與成蟲,我覺得好

特別哦!

姬蜂動態影片(記得打開喇叭)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姬蜂(Ichneumonidae )

生活史為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屬於完全變態昆蟲。

體長約3-40mm,個體大小懸殊,觸角16節以上不呈膝狀。前翅具翅痣,翅脈發達,有3個盤室。

雌蟲具產卵管,幼蟲寄主鱗翅目、鞘翅目、雙翅目等多種幼蟲及蛹營生,成熟爬出體外結繭化蛹,但也有少數寄生於他種姬蜂、繭蜂的,成為次寄生蜂。

全世界有15000種,台灣已知247屬 641種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gaga.jes.mlc.edu.tw/new23/cp03_6.htm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爺爺的田裡可真是瓢蟲樂園呀!這裡有吃不完的蚜蟲,所以瓢蟲生活在   

其中,可真是幸福呀!你看牠們快樂交配的樣子,

176-6080.jpg   

 

還有動態的交配影片哦!牠們還能邊跑邊交配呢!

 

 

 

 

牠們交配完後繁殖下一代,這是牠們幼蟲的樣子,是不是很不一樣呢?

 

 

176-6081.jpg  

176-6082.jpg   

 

 

這是快進入蛹期的樣子,所以已經不太動了。

 

 176-6084.jpg  

 

 

幼蟲也是肉食性的,牠們也是吃蚜蟲長大的。牠們慢慢長大後,就會化成蛹,

 

 這隻正在羽化,背部的皮仍未蛻下。

 

 176-6085.jpg

 

 當牠羽化完成後又是一隻可愛的瓢蟲,如此生生不息,不斷的繁衍下去。

 

176-6088.jpg  

176-6089.jpg  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觀察地點:溪頭

 

 

        在溪頭的花圃中,看到一隻美麗的琉璃紋鳳蝶,牠正在馬櫻丹上吸花蜜,  

 

看到牠時讓人有一種驚艷的感覺,因為牠的翅膀在陽光下閃著藍綠色的光芒,  

 

看起來既高貴又優雅,好美哦!  

 

176-5465.jpg 

 176-5466.jpg

176-5467.jpg 

 176-5468.jpg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琉璃紋鳳蝶   

(鳳蝶科) 展翅寬60 - 70 mm,翅膀黑色,前翅具金綠色鱗片,在外橫線形成不明顯的金綠色帶狀,雌雄外觀近似,雄蝶下翅表面的藍色金屬斑紋上下呈細條狀延伸,但雌蝶體型稍大。  

 

幼蟲食草為芸香科的三腳鱉、飛龍掌血等植物,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,成蟲於 4 - 9 月出現,中、南部較多見,為台灣特有種,又稱台灣琉璃紋鳳蝶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  http://gaga.jes.mlc.edu.tw/new23/9309/w21.htm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觀察時間:2008.08
觀察地點:溪頭

       在溪頭的步道旁長了不少的「糯米團」,我發現在「糯米團」的葉桿上有

一隻細蝶的蛹

176-4882.jpg  

當我走近前觀察時,沒想到牠扭動了一下,讓我嚇了一跳。

 176-4883.jpg 

176-4886.jpg  

多久,我就看到一隻細蝶飛過來產卵,通常細蝶會在蕁麻科的植物上產卵。

176-4884.jpg  

176-4885.jpg  

我又仔細的在「糯米團」上尋找,我想或許會有牠的幼蟲,果真被我發現了好

幾隻幼蟲在吃「糯米團」呢!牠的幼蟲身上主要有黃、白、黑三種顏色,而且有

許多的突起。

 

176-4887.jpg  
176-4888.jpg  

 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 

 

細蝶

學名:Acraea issoria formosana 
俗名:苧麻蝶、擬斑蝶、黃斑蛺蝶、茶蝶
 
分類:蛺蝶科
 
外形:全身黃色,翅脈黑色,在台灣並無其他相似的種類,十分容易辨認
 
生態:幼蟲以蕁麻科植物為食,因此細蝶又名苧麻蝶,全身長滿了長長的刺,讓天敵不敢接近。交尾後的雌蝶,在其尾端下側會有一個錐形的受精囊硬塊,之後會在食草葉背產下密密麻麻的卵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plog.hlps.tcc.edu.tw/plog/category/18/445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
觀察時間:2008.4

察地點:苗栗挑炭古道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在登山時看到路旁的植物上,有一隻好大隻的豆芫菁,牠全身烏黑,卻  

 

有一顆超紅的頭,就像是一種警告,告訴別人:「我的體液可是有毒的,千萬  

 

別惹我!」,因為聽說牠也被叫做起泡甲蟲,可想而知沾到牠的體液的後果。  

 

牠有一個大顎,是啃食高手,看這隻胖胖的,我猜牠應該很會吃。牠們常會成  

 

群的出現,不過我只發現一隻,大概是落單的吧!

 

 

 176-4664.jpg

 

 

176-4665.jpg

以上內容: 88x31.png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觀察時間:2008.7

觀察地點:宜蘭 三富花園農場  

       地上有一些積水,有一隻單帶蛺蝶正在吸水,也有人稱牠為「小一文字蝶 」。  

 

 176-4643.jpg  

這隻是雄的,因為在牠黑褐色的翅膀表面,正中央有一條很明顯的白帶,  

好像一個「一」哦!非常好辨認。  

 176-4644.jpg

 176-4645.jpg

 

 單帶蛺蝶吸水的動態影片(記得打開喇叭)  

牠吸水的樣子,就像拿著一根吸管在吸飲料呢!  

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 

單帶蛺蝶  

 

(蛺蝶科)展翅寬 50 - 60 mm,雄蝶翅膀表面中央有一條白帶貫穿呈一字形,在舊的年代人們稱

為小一文字蝶; 雌蝶具3條白色橫帶,雄、雌斑紋差異大,又稱異紋帶蛺蝶,但翅腹面雌、

雄斑紋較相近。  

生活於低海拔山區,幼蟲以茜草科之水金京、玉葉金花、水錦樹等植物寄主。本屬有7種,本

又稱小一文字蝶,成蟲全年可見,行動敏捷,為近似種中最常見的種類。  

資料來源:http://gaga.jes.mlc.edu.tw/new23/s4-10.htm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觀察地點:梅峰農場  
 

    走在農場裡,遠遠的就看見地上有一隻超綠的攀蜥,牠正在曬太陽,牠的尾   

 

巴很長,甚至比牠的身體還長。 

 

176-3613.jpg    

 

牠的背上有紅褐色的花紋,非常美麗。

   

176-3612.jpg   

176-3615.jpg    

 

查了資料後,我想牠應該是雌的「棕背型」牧氏攀蜥。   

 

176-3614.jpg    

 

我覺得我們很幸運,因為這種蜥蜴很少見,是台灣特有種哦!   

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  

 

牧氏攀蜥 

 

特徵:
牧氏攀蜥為體長約10公分,最大全長可達27公分的蜥蜴。嘴的外緣淺色,頭部有明顯過眼帶的

牧氏攀蜥,體色會隨著環境不同而作小幅度變色。 體色主要以綠色為主,腹部顏色較淺、尾部

不會自割。  

雌雄個體外表明顯不同,雄性個體背部到體側有著數條黑色橫帶構成其背部綠、黑相間的斑塊,此特徵延伸到尾部並構成環節,且具有較明顯的鬛鱗;  

雌性個體雖然體色主要以綠色為主,但有些個體從頭部經背脊中央延伸到尾巴均為暗褐色,形

一條寬縱帶。

具有明顯的領域行為,當有外物接近時,常可觀察到雄性個體有喉部擴張,持續做出伏地挺身

威嚇動作。 

日行性的牧氏攀蜥,主要以昆蟲或是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。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,生

季節以夏季為主,一窩可產下卵46枚。  

為臺灣特有種蜥蜴,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部與南部9001800公尺的中低海拔山區。 

 

習性:
牧氏攀蜥為樹棲性蜥蜴,喜好的棲息環境為樹林邊緣,常可於日間觀察到牠們出現在森林邊緣

曠處活動,或是觀察到牠停棲在樹叢向光的葉面上。 

資料來源http://www.ellison.idv.tw/ellisonblog/article.asp?id=367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   觀察時間:2008.7 
  觀察地點:清境農場  

       在夏日的午後,走在清境農場的步道上,看見路旁的草叢裡,有一隻閃著

藍色光澤的金花蟲,在葉面上爬來爬去,在陽光底下,牠的藍好亮哦!好像一

顆會動的藍寶石,雖然身體小小的,卻很顯眼呢!

 176-2871.jpg 

176-2872.jpg  

176-2873.jpg  

 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 金花蟲  

小型的甲蟲, 外觀豔麗。

共通點:1.生活史是經幼蟲成蟲四個階段,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。  
    2.成蟲上翅特化成硬鞘,叫做『鞘翅』,膜質的下翅摺收在鞘翅下。

    3.咀嚼式口器。全都是植食性昆蟲,各自有特別喜好的植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體型多半豔麗動人,常見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的體型。
    5.觸角有鞭狀,有短棍棒狀。
    6.腳粗壯發達,各腳前段的跗節有小節,瓢蟲則只有四節。
 

資料來源  http://freebsd.tspes.tpc.edu.tw/~afu/750.htm

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 觀察時間:2008.7  

  觀察地點:清境農場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晚上,我們到野外用手電筒觀察小動物時,看到路旁的草叢裡,有一隻正  

蛻皮的螽斯。牠掛在草桿上,因為剛蛻皮,所以體色顯得較淡。  

    螽斯一般習慣在夜間進行蛻變過程,所以只要拿個手電筒在山路旁的草叢 

找尋 ,便有機會目睹一連串精彩的生態畫面。蛻皮完成後,螽斯還會將舊皮吃  

掉。因為夜晚光線較暗,所以拍出的照片有一些不清楚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176-2432.jpg

以上內容:  88x31.png

斯小檔案


螽斯的體型多半瘦扁高聳,體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系,加上有些外觀會擬態樹葉或枯葉,因此當牠們不鳴叫的時候,天敵很不容易一眼便發現牠們的行蹤。   

屬於夜行性的螽斯,平時夜晚多半在森林邊草叢活動,白天則靜止休息。較容易找到牠們的機會是準備蛻皮或羽化的時候,因為牠們會挑選枯枝或草桿的頂端來進行蛻變。


從頭部伸出一對比身體還長的絲狀觸角,並擁有修長、善於跳躍的後腳。  

 

螽斯具有咀嚼式口器,部分種類為植食性,啃食植物莖葉維生;多數螽斯則是較不挑食的雜食性昆蟲,有的大螽斯還會捕食小螽斯呢!

 

螽斯是利用上翅左右磨擦來發音,其聲音類似紡織機運轉時的聲音,故有「紡織娘」的別稱。螽斯發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標示領域或求偶,只有雄蟲才會鳴叫。


牠們也有齊全的聽器專司聽覺,螽斯的聽器位於前腳脛節上方,形態似橢圓形的鼓膜。


螽斯的卵多產于植物葉子邊緣或莖幹上,一般不產在土中,若蟲需蛻皮56次才能變為成  

   
 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81901583

 

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觀察地點:大雪山

       走在山中的步道,忽然看見地上有一隻又粗又長的馬陸,牠的身體黑白相

間就像斑馬一樣。

176-3491.jpg 

 

牠圓柱形的身體也很像一枝鉛筆,表面光滑發亮。 另外頭尾很像,遠看好像都

一樣,分不太出來,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頭部有二根觸角哦!不知道你分辨

出牠的頭部了嗎?

 176-3492.jpg 

我低下頭仔細看牠的腳,密密麻麻的像刷子一樣,難怪牠也叫千足蟲。

  176-3499.jpg

 

牠走路時,腳呈波浪狀移動。一觸碰牠,牠馬上縮起身體保護自己。

176-3494.jpg 

以上內容:  88x31.png 

馬陸

體色黑褐色,身體筒狀厚實,各節間具白色環紋,遇到騷擾時會迅速捲縮成環形不動。

分布低海拔山區,棲息陰暗的地面,白天藏身枯木或落葉下層,夜晚活動。

 資料來源  http://gaga.jes.mlc.edu.tw/9702bx/579.htm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爺爺的田裡因為沒有噴農藥,所以植物上長滿了許多蚜蟲,而且小瓢蟲也

 

少哦!   

 

176-5892.jpg  

  

 

我看到有一隻瓢蟲動作迅速的在草叢裡鑽著,好像趕著去某一個地方,  

 

我決定跟蹤牠,看看牠要去哪裡? 

 

鑽來鑽去的瓢蟲,速度超快的。(記得打開喇叭)

 

 

 

 

最後謎底揭曉,原來牠是發現了好吃的大餐,因為有一片葉子上聚集了一堆蚜  

蟲。

 

176-5893.jpg   

 176-5895.jpg 

 176-5894.jpg

 

牠一看到目標物,開始一口接一口、一隻接一隻,把蚜蟲吃到肚子裡。  

大吃特吃的瓢蟲(記得打開喇叭)  

 

 

  我想牠應該吃得很高興,因為可以飽餐一頓呢!

 

 

  以上內容: 88x31.pn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觀察時間:971010

觀察地點:台中縣 大安鄉   

      雙十節那天我們全家去探訪台中縣的河口溼地,我看到許多螃蟹,有清白招

潮蟹、弧邊招潮蟹……等,其中清白招潮蟹的數量最多。小隻的清白招潮蟹,

幾乎全身都是白色,又小又可愛,不停的吃著泥土,我發現牠的洞口,有覓食

後所遺留的一粒一粒的擬糞。我很想要靠近牠們,所以我輕輕的走向前,可是

牠馬上就躲到洞裡了,反應超快的,原來螃蟹的眼睛對光影的變化很敏感,所

以當有人靠近時,牠就會馬上躲起來。不過只要你靜靜的一動也不動的站著或

蹲著,幾分鐘後牠就從洞口跑出來。

176-2675.jpg 

 176-2676.jpg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後來發現一隻大隻的雄招潮蟹,背甲有一點黑黑的網紋,帶有一些紫色,牠的螯很大,很像揮著大刀的武士。走起路來很威風。

176-2677.jpg        

176-2678.jpg   

 176-2679.jpg 

 招潮蟹動態影片(記得打開喇叭)

 以上內容:88x31.png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觀察時間:2008.7

觀察地點:武陵農場        

暑假到武陵農場露營,晚上在營區的桌上發現一隻雌的鍬形蟲。回家後對照   

圖鑑應是雌的台灣深山鍬形蟲。  

   176-2091.jpg

  176-2092.jpg

    以上內容:   88x31.png

台灣深山鍬形蟲 

(鍬形蟲科)雄蟲體長35-65mm,雌蟲27-45mm

雄蟲體色紅褐色,雄蟲大顎變異較多,大、中型個體大顎末端處分岔,近基部處有一明顯的齒突,大顎內側小齒突排列為3-8枚不等,頭部後緣具耳狀向後突起,前後緣向內凹陷,各腳黑色,腿節除端部黑色外為橙黃色。

 雌蟲體型小,黑色,大顎內側下方具一齒突,大顎尖端尚有向上的小齒突,頭部背面密生刻點。

本種為台灣特有種,生活於低、中海拔山區,成蟲出現於5-8月,在北部尚有雄蟲大型個體,大顎特長略向下彎曲,大顎尖端的分叉較深。

 資料引用(http://gaga.jes.mlc.edu.tw/new23/9204/052.htm) 

  

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 觀察時間:2008.7

觀察地點:清境農場  

 

        每次出外旅遊,晚上時我們習慣帶著手電筒到野外觀察,因為常會發現一

晚上出來的小動物,這次到清境農場也是如此。幸運的我們,先在路燈下發

一隻雄的二點鋸鍬形蟲,因為夜晚牠有趨光性。 

  

 176-2089.jpg   

 176-2088.jpg    

 

平常我們較常看到黑色的鍬形蟲,而牠的體色卻是褐色的,而且身上有二個黑   

點,很容易辨識。沒想到不久又在地上發現一隻雌的,雌的體形較小,顎也較   

小。 

 

 176-2087.jpg  

 176-2094.jpg    

  以上內容:  88x31.png

 二點鋸鍬形蟲 

 (鍬形蟲科) 體長:雄 25 - 70 mm,雌蟲稍小,體色褐色,本種大、中、小型體型相似,但大顎齒列不一樣。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顆小黑點,此為命名的由來,另於翅鞘接合處有黑色條紋。雌蟲體型較小,前胸背板兩側亦有黑色的斑點。

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,夜晚有趨光性,6-7月數量很多,為常見的種類。  

資料引用(http://gaga.jes.mlc.edu.tw/new23/cp03_21.htm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觀察時間:2008.7  

觀察地點:宜蘭新寮瀑布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今年暑假到宜蘭的新寮瀑布,看到好幾隻的石牆蝶,在溪邊的石頭堆上吸 

 

,牠們的翅膀上有著一條條彎曲的紋路,好像地圖上蜿蜒的道路,很特別, 

 

名是「地圖蝶」。  

 

176-1852.jpg 

 

大部分我們常見的蝴蝶停留時,翅膀常是豎立的,牠卻喜歡張開平貼呢! 

 

  176-1853.jpg 

 

 

而且我發現稍微遠看時,因為翅膀的尾端顏色較亮眼,好像有兩個眼睛,會讓  

 

人誤以為是頭部哦! 

 

 

 176-1854.jpg

  176-1855.jpg 

 176-1856.jpg 

      巧合的是,暑假中我在清境農場的大自然劇場,也有拍到牠的幼蟲哦!  

很可愛。

 

  176-1851.jpg

 以上內容:  88x31.png

牆蝶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( Fruhstorfer, 1898)

  別名:地圖蝶     ( 蛺蝶科 ) 

   寄主植物:桑科之無花果、天仙果、台灣榕、糙葉榕、白肉榕  

 

   蜜源植物:成蝶喜吸食糞便汁液或腐熟落果 

 

  形狀 : 成蟲前、後翅外觀大致呈現三角形,外緣呈不規則破碎鋸齒狀。後翅第 4

           脈向外延伸形成一扭曲尾狀突起。 

 

 顏色 : 雄蝶前、後翅表底色為灰白色,翅基到外橫線各翅室有數條明顯褐色縱

           紋,外緣到亞外緣有灰褐色粗寬帶紋。 

 

大小:展翅約為 50-60mm

特徵:翅表花紋色澤呈獨特之地圖花紋,故名之為地圖蝶  

幼蟲終齡幼蟲體呈長圓筒狀,頭頂有一對向兩側彎曲之細長角狀突出物,第  2、8體節背方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亦有一密生小刺之角狀突出物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終齡幼蟲頭部褐色或灰綠色,角狀突起呈黑褐色,表面密生多數灰黑色 小突起。幼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體呈 綠色,體表背方之角狀突起為黑色,末端色澤稍淡 第1-3及第5-9腹節背方有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色寬紋,體側氣門為黑褐色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終齡幼蟲體長約為42-48 mm。  幼蟲背方有一明顯細長肉質突出物。

 資料引用 http://turing.csie.ntu.edu.tw/ncnudlm-cgi-bin/query_keyword/xmlShow.pl?filename=%A5%DB%C0%F0%BD%BA.xml

 

Xin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«12